历史回顾:2008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心理事件


第一次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这次地震非常强烈,1000多公里外都有震感。一些县城被夷为平地,无数人无家可归,数万人死亡。一时间,举国震惊。连续三天,中国降半旗哀悼遇难者。

灾后重建工作可谓举国上下。党、政府和人民动员起来,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海内外中华儿女齐心协力。不一会儿,救援队就奔赴灾区,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解释:

汶川地震是一场自然灾害,但正是在这场自然灾害中,人们开始认识和接受心理学。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年初的暴风雪和往年的洪水时有发生。这次地震灾害,虽然波及面广,灾情重,但本质上还是自然灾害。之所以被列为2008年十大热门心理事件,是因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大规模的心理治疗和干预首次进入了救灾行列。那些无家可归的人,那些失去亲人的人,不仅需要食物和水,还需要帐篷和衣服。他们需要社会的爱。那些失去四肢的人,那些从死亡边缘挣扎回来的孩子,需要在充满爱和关怀的环境中成长。心理援助是灾后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很多受害者的心理疏导会是终身的。学会帮助和爱是这次汶川地震的启示。

第二个刘翔退出了比赛。

奥运会期间,刘翔一直是全民关注的焦点。刘翔比赛当天,门票在短时间内被抢光空,甚至在部分中行网点出现了“卖票无存款”的奇观。然而,8月18日,刘翔在首发后右脚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他忍痛摘下白色2号路牌,退出比赛。

之后,中国互联网论坛爆炸了...

解释:

几乎所有中国人都承认刘翔压力太大。

各类媒体从半年多前开始陆续报道。作为中国体育明星和“亚洲飞人”,刘翔一度成为报道的核心人物。虽然赛前各路媒体一致同意“给刘宽松的比赛环境”,减少了对刘翔的后续报道,但作为大众媒体的特性决定了这种减少是有限的。

根据西方新闻界的研究,公众的心理焦点往往是名人,而不是新闻本身,这就是所谓的“个人即事件”。即使刘翔输掉了比赛,它对媒体的影响力依然不减。

在这种围攻的压力下,刘翔能够做出退赛的决定,不得不说是他个人心理素质的一种优秀表现。“自知者明,自知者明”。能够时刻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为周围的压力所动,不为可能的鲜花和掌声所动,才是“亚洲飞人”的过人之处。

人们很难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因为人们的自我形象是从外界的反馈中得出的。就像一个孩子,他对“自我”的所有概念都是从父母、亲人、朋友那里形成的。如果每个人都给予过多的期望或压力,孩子在这种压力下只会得到扭曲的自我形象。

我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能理解,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伤愈复出的顽强斗士,而不是一个在赛场上毁了自己运动生涯的悲情英雄。

第三燕赵门

2008年初,“艳照门”事件震惊海内外娱乐圈。时至今日,依然硝烟弥漫,时不时还会冒出火花。谈及那些女星,媒体总是说“‘艳照门’事件后,某某怎么样了”,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套路。当公众提到陈冠希、阿娇或张柏芝时,就像服用了兴奋剂一样。为什么「艳照门」会成为热点?是因为那些女星的地位,还是另有原因?

解释:

那些女星显赫的地位,无数的情债,无疑是艳照门事件能够被热炒的前提。换一个人,从来没有现在这种热度。但除了对这件事的好奇,是什么让人们如此津津乐道?甚至在一些当事人低调向媒体求情的时候,公众依然不肯罢休?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渴望。这种欲望可能完全背离社会道德,完全不为世人所接受。它通常隐藏在潜意识里,代表着最原始的我。但是经过多年的社会教育,这种原始欲望已经被遏制了,就像弗洛伊德讲的“本我”和“自我”的关系一样。但当媒体给了一个出口,这种无法表达的欲望就如同黄河决口,这也是“艳照门”事件常被人津津乐道的原因。有些人内心深处会因为这种欲望而产生代入感,会觉得自己是和著名影星亲密无间的主角。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类似于窥淫癖的执着。

按照燕门的说法,其实只是给了这种心态一个发泄口。

第四次金融危机

2008年11月,为期一周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华盛顿举行。本次峰会的主要议题是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危机。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萎缩,各国股市大幅下跌,原油价格动荡,各大跨国公司纷纷裁员。经济风暴对中国也有一定的影响。

生活必需品和食品的价格在上涨,汽油的价格仍然很高,尽管受到多方的调控,楼市呈现出一种奇怪的供求关系,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所有这些问题都意味着中国在某种程度上被卷入了金融风暴。

解释:

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让世界上很多人的账户空都是满满的,但他们的心理却是满满的:对未来会发生什么的焦虑,被解雇的愤怒和无助,生活习惯混乱、情绪低落、身体生病等压力和负面情绪充斥着人们的内心。

据报道,美国经济危机导致的犯罪数量激增。对此,休斯敦临床心理学家查尔斯·沃尔夫(Charles Wolfe)解释说,目前的经济环境确实容易滋生人们绝望和焦虑的情绪,从而导致犯罪冲动增加,加剧社会动荡。

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也应该感激“危机”——有危机的地方,往往意味着出路。其实经济危机之于人类社会,就像感冒之于人类个体一样,起着预警的作用。从集体心理的角度,经济危机提醒全人类: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经济、文化、环保等问题。从个体心理的角度,也提醒我们每个人,要检查自己的生活习惯,理财方式,甚至家庭关系是否存在问题。对此,查尔斯·沃尔夫特别指出,许多年轻夫妇不喜欢向对方透露自己的财务状况,因此他们的小家庭在度过经济危机时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概念: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那么,我们也要相信,社会制度最终是可以解决自身问题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下去。

5号三鹿奶粉

从2008年9月开始,不断有媒体报道婴幼儿因长期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患上肾结石,“三聚氰胺”一词第一次被世人关注。接二连三的报道显示,除了三鹿奶粉,很多其他品牌的奶粉都存在这个问题。不久后,又有传言称其他食品中发现了三聚氰胺。一时间,所有与蛋白质相关的食物都成了过街老鼠,堆积在商场里却无人问津。

这三聚氰胺到底在哪里,为什么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如此大的震动?

解释:

食品安全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二噁英、苏丹红、三聚氰胺,这些原本不能进口的化学品,相继出现在食品中。这背后的恐慌可想而知。人们的恐慌是发自内心的:现在还有什么吃的?

其实,恐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恐慌心理的放大。因为恐慌这种社会现象很容易造成心理蔓延,从而引发动荡。在某些时候,正是因为人的心理容易受到感染,才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美国曾经发生过一次体育场火灾。当时警察采纳了心理医生的建议,以“停车场拥堵”为名,要求人们尽快开车离开。最终事情圆满解决,避免了骚乱。

奶粉中的问题不应该延伸到其他食品领域,尤其是一些与三聚氰胺无关的领域。

作者介绍:

章宏已帮助过106人入驻年限13.2年
预约私聊。

—结尾—

标签:社会心理学

如果你感觉本文有用,可以点击此段文字或下方打赏按钮进入赞赏页面赞助我们,赞助费用将用于服务器开支及程序开发支出,同时享有优先解决问题的特殊权限,您的赞赏将保留在本站的“赞赏榜”中,再次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Thanks!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码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