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找到孩子所有问题的答案。
当你批评不喜欢孩子的时候,不妨先审视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问题。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中最难完成的事情是使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愿意并渴望追求知识的人。”
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教育的本质。
然而,我用了14年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道理。
曾经,我只知道强迫孩子好好学习,考个好学校。
直到儿子到了青春期,被确诊为抑郁症,我才深刻认识到,所谓的青春期抑郁症和空心脏病,其实往往是孩子为了父母而生病。
为什么这么说?你可以从我的故事中找到答案。
01
作为一个大专毕业的我,一直觉得自己学历低人一等。因为,工作了十几年,我太了解文凭的重要性了。
我高中同桌,顺利考上重点大学,现在年薪30万。而我呢,可能和她一样努力,但一年也就10万左右。更不用说那些看不见的利益,社会地位等等。,现实社会从高考开始就分流了。
身边太多的案例也让我意识到,普通孩子好好学习太重要了。
于是,从儿子上学开始,我就是一个严格的“虎妈”,逼着儿子上各种辅导班,学钢琴,学主持................................................................................................................................
好在小学的时候,儿子虽然爱哭不爱学,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我说了算。但从初中开始,儿子变得叛逆,和我的对抗越来越激烈。
我觉得儿子太无知,指责他:
“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钱都存起来训练你。为什么不能好学?”
儿子觉得我控制欲太强;
“你只知道强迫我学习,我不是学习机器!
我就是不想学!你只考了个专科,还想让我考个好大学?
你能自己参加考试吗?!"
儿子说的话像一把刀,完全否定了我这些年的努力。我气得又打又骂,还把衣架弄坏了。
那段时间,儿子用脖子和我吵架。他一着急就暴跳如雷,疯狂砸东西。家里就像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没有了往日的温暖。
看着儿子充满仇恨的眼神,我一点也不屈服:我宁愿现在让你恨我,我来推你。
没想到,我的强势没有等到儿子的妥协,却得到了一纸诊断书:儿子抑郁症!
我知道青春期有多可怕!
这几年,我见过太多因为抑郁症而选择自杀的孩子。没想到,儿子已经到了这一步。
拿到诊断结果的那一周,我很迷茫。
我不敢再逼儿子读书,也不敢骂他。我只关心他的饮食起居,儿子却对我的关心充满敌意。
接受不了,就要面对结果。
我开始反思,隐约意识到是我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儿子现在的样子,但是我该怎么办?
02
在那段黑暗痛苦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很痛苦,我真的很无助。我要主动看青少年抑郁症相关的书籍、视频、讲座,但还是一知半解。
好在我有个朋友的姐姐在北师大教心理学,很懂家庭教育,所以厚着脸皮让朋友来她微信。
我问了老师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
“我不明白。我只想给孩子最好的,让他积累资本,以后过上好日子。为什么我的孩子不能理解我,他是不是抑郁了?”
老师告诉我,不仅仅是抑郁症,青春期孩子的很多通病,比如厌学、叛逆、辍学等等,都是父母和错误的家庭教育造成的。
仔细想想那些“问题儿童”家庭,大部分都能找到病根。
家长看到的是孩子有问题的行为;我看不到的是,孩子受了很多苦,最后崩溃到忍无可忍。
“很多家长在听说孩子被诊断为抑郁症后,都难以置信。
其实青春期是抑郁症的易发阶段!"
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这个阶段孩子学业压力大,两点一线的生活枯燥。
在学校,是高度紧张的学习氛围。当我回到家,我的父母教训我。有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每天都是精疲力尽,很少有娱乐放松的时间。
二是自我意识高,变得敏感多疑。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孩子高度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面对人际交往容易产生冲动、自卑等心理,情绪波动较大。
第三是缺乏情绪宣泄的渠道。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躁动不安,对挫折的容忍度较低,与父母的关系也没有小时候那么融洽。但是他们要面对高压的生活和父母的不理解,负面情绪越积越多。
以上因素使这些青少年看不到生命的意义。
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没有方向和意义的生活,让孩子的心变得空,是非常典型的“少年空心脏病”!
“为了孩子好,父母不断督促孩子好好学习,给孩子增加体重。再加上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如责骂、强胁迫、责骂等,日积月累的压力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孩子不堪重负。”
听了老师的分析,过去和儿子相处的场景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闪过:
我记得他求我不要上钢琴课,但我厉声斥责了他。我记得他哭着指责我霸道专制,我却理所当然;这只是片段中的一部分,还有那么多日日夜夜的迫害,都是让儿子压抑的寒冷。
本来错的是我,儿子却为我生病了。
想到那些抑郁的孩子,我笼罩在深深的恐惧中。我能做些什么来扭转这一切,帮助孩子走出抑郁?
老师告诉我,勇敢的站在孩子身边,一起面对,倾听,理解,接纳,做他坚强的后盾,会让关系和生活完全不一样。
“青春期的孩子身上有小动物蓬勃的生命力。只要给他们一点阳光,他们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继续成长。”
03
根据儿子的实际情况,老师给了我三点建议:
1.观察和感受孩子的内心,做好孩子身边的“警报器”。
细心观察,捕捉孩子的心理变化,真正“看”到孩子。
很多家长在孩子开始出现抑郁症的时候,甚至是主动告诉孩子“我可能有抑郁症”的时候,完全无动于衷。他们认为那只是普通的青春期叛逆,孩子是在为大人“做”这件事。
我无法在意孩子的反复呼喊,因为父母并没有真正“看”孩子一眼,把孩子当成自己发号施令的对象。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威胁、恐吓、唠叨、发脾气不仅没用,还会适得其反。
回想我和儿子的矛盾越来越大,除了我逼他学习,更多的是我对他的管教和威胁。
当他不听我的话,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时候,我还是用自动模式教育他。
他并没有“看到”自己反复的哭喊,而是被父母的权势所逼。
当闹钟终于响起的时候,已经晚了。
2.看到孩子,肯定孩子,帮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
青春期的孩子因为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试图突破约束和纪律是很正常的,甚至犯错也是他们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
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避免强制性的“教育”。
孩子在遇到困难、问题、挫折后,需要父母的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要友好。
其次,要耐心坚持地支持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亲近孩子,了解孩子,发现他的优点,真诚地赞美孩子。
如果在孩子眼里,父母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永远不满足的时候,总会在上面发号施令,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就被切断了。
长此以往,会产生抑郁、叛逆、抑郁等严重后果。
3.正确看待青春期抑郁症,不要怕医。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要误以为像感冒一样,扛着就能好。
家长不仅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教育方式,还要带孩子积极就医,遵医嘱治疗。
这样双管齐下,总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相反,如果父母把孩子的抑郁症当成一种耻辱,否认孩子的症状,拒绝在亲朋好友面前坦诚孩子的现状,孩子什么都不说就能感受到那种厌恶。
这个时候,孩子就感受到了不被父母接受的痛苦。
被父母“嫌弃”的孩子如何不绝望?他哪来的精力走出阴霾,变得更好?和孩子的未来相比,父母的面子真的微不足道。
04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重新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取得儿子的信任,并不容易。
在了解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我的错误方式给儿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有一段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青春期的痛苦来自于同学老师的各种言行,但最后都指向父母——
他们抑郁,自残等。,最终都只是为了赢回父母的关注和爱。
我改变了原来的沟通模式,给了儿子完全的信任和接纳,给他充足的时间。
我不太在乎成绩和学习。只希望阳光能早日照进儿子的心里。
我尊重他的意见,所有我不想学的兴趣班都停了。
而令我惊讶的是,我儿子主动保留了其中一个:
“虽然我不是很想学,但是上这门课对我帮助很大。让我们保持理性思考。”
可见小孩子是会交流的,而我是之前那个不会交流的人。
而当我真正反思自己的时候,我不再那么急功近利,不再催促,不再说教,不再责备,儿子也逐渐向我展示了他的改变:
从一开始说几句话,觉得烦,“什么都不想说”,到和我心平气和的交谈,沟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一切都自然而然的往好的方向发展。
几个月后带儿子复诊时,医生告诉我,儿子的抑郁症好转了很多,可以停药了。
我儿子也对我说:
“妈妈,我觉得我不能像以前那样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你放心!”
那一刻,心里的巨石终于落地了。当我走出医院,看着蓝天白云的时候,我感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轻松。
走过那条漫长黑暗的隧道,我想对父母说:
不要把孩子的青春期当成洪水猛兽。当你正视孩子青春期的各种情绪,通过孩子的状态来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你会发现亲子关系出现了转机。
那些青春期抑郁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固步自封,不肯成长的家长。
无论孩子处于什么年龄,父母保持自我意识和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结尾—
如果你感觉本文有用,可以点击此段文字或下方打赏按钮进入赞赏页面赞助我们,赞助费用将用于服务器开支及程序开发支出,同时享有优先解决问题的特殊权限,您的赞赏将保留在本站的“赞赏榜”中,再次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Thanks!「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